上海越剧院是蜚声海内外的国家级戏曲剧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雪声剧团、玉兰剧团等越剧剧团。1950年4月,雪声剧团及云华剧团的一部分合并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1955年3月,上海越剧院正式成立,由华东越剧实验剧团所属一团与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二团为基础成立。袁雪芬任第一任院长。
剧院简介
上海越剧院是国内外闻名的国家戏曲剧院。其前身国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由原雪声剧团及云华剧团部分成员合并组成,建立于1950年4月,隶属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1951年3月,剧团编入华东戏曲研究院后,吸收了东山越艺社的成员,成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一团。1954年初,由玉兰剧团参军的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归属华东戏曲研究院,定名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二团。1955年3月,华东戏曲研究院随着华东大行政区的撤销而停办,由该院所属的两个越剧团和部分艺术干部,建立了上海越剧院,由袁雪芬女士出任第一任院长,现为名誉院长。现任院长李莉、党总支书记张群、艺术总监胡勖。剧院下设一团(男女合演)、二团(女子越剧,又称红楼剧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业务办公室等。
剧院概况
剧院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努力出人出戏,继承革新和发展越剧艺术,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作出了显著成就。历年来,创作、改编、整理的传统戏、历史戏和现代戏近400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剧目,产生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代表作。共有50多出戏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彩色影片,1954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举办的第8届国际电影节上,荣膺“音乐片奖”,《红楼梦》被朝鲜国立艺术剧院移植改编成唱剧,还有不少剧目曾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荣获剧目、导演、演出、音乐作曲、舞台美术等多个奖项。
剧院荟萃了许多成就卓越的艺术家。其中有主要演员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陆锦花、吕瑞英、金采风、周宝奎;编剧徐进、庄志;导演吴琛、黄沙、钟泯、陈鹏;作曲顾振遐、陈捷、薛岩;舞美设计苏石风、顾大良、陈利华、黄子曦等。
1959年、1960年,剧院又建立起男女合演实验剧团和青年剧团,先后举办了学馆和舞台美术、音乐作曲训练班,培养了一批表演、舞美设计和作曲、伴奏人才,并从上海戏剧学院吸收了一批毕业生,出现了一大批后起之秀。其中有演员史济华、刘觉、张国华;编剧薛允璜、吴兆芬;导演胡越;作曲苏进邹;舞美设计杨楚之、孙志贤、朱柳庄等。
20世纪70年代后期,剧院重建,大力扶植新人新作,产生了《忠魂曲》、《三月春潮》、《鲁迅在广州》、《汉文皇后》、《孔雀东南飞》、《西园记》、《凄凉辽宫月》、《血染深宫》、《莲花女传奇》、《魂断铜雀台》、《第十二夜》、《王子复仇记》、《玉簪记》、《真假驸马》、《花中君子》、《状元打更》、《杨乃武》、《蝴蝶梦》等一大批好戏。有的剧目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调演中获奖,有的在上海市举办的戏剧节、艺术节中获奖。其中《血染深宫》(原名《深宫怨》)荣获文化部和中国剧协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
剧院现拥有四十多位具有高资质的编、导、音、美、演人才。演出实体有女子越剧的红楼团、男女合演剧团及青年团(筹),汇集了钱惠丽、单仰萍、黄慧,方亚芬、陈颖、章瑞虹、华怡青、许杰、孙智君、王志萍、张承好、章海灵、张永梅等一批英才好角与高足新秀及近几年崭露头角的杨婷娜,王清、盛舒扬、吴群、张宇峰、李旭丹,樊婷婷等一批优秀新生代演员和李莉、孙虹江、朱立喜、谢同妙、张豫美、黄耘瑛等编、导、音、美人才。
多年来,这一艺术群体,驰骋于海内外舞台,曾获中国金唱片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上海戏剧表演艺术白玉兰主配角奖、上海市优秀青年演“十佳”。近时创作演出的《舞台姐妹》获’98上海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奖和表演奖;《梅龙镇》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为上海大剧院度身定制的新版《红楼梦》,被称为“展示上海文化风采的标志之作”,荣获上海市国庆50周年献礼剧目“优秀剧目奖”。
2001年,剧院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委托管理。创作排演了《早春二月》、《木棉红》、《救风尘》、《被隔离的春天》、《珍珠塔》、《家》等大戏,两次举办了“我喜爱的上海越剧新秀”评比演出活动。现代越剧《被隔离的春天》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
剧院本着“立足上海、活跃华东、走向全国、开拓海外”的演出方针,成功举行了“上海越剧南方行”和“上海越剧西部行”等一系列大型巡演活动,做大做响上海越剧品牌,提升剧院竞争力。
2011年12月30日,上海越剧院改名为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对外仍用原名。
主要作品
进入80年代,剧院创作演出了《忠魂曲》、《三月春潮》、《鲁迅在广州》、《汉文皇后》、《花中君子》、《孔雀东南飞》、《西园记》、《凄凉辽宫月》、《血染深宫》、《莲花女传奇》、《魂断铜雀台》、《第十二夜》、《王子复仇记》、《玉簪记》、《女皇与公主》、《舞台姐妹》、《杨乃武》、《风雪渔樵》、《沙漠王子》等一大批好戏。其中《血染深宫》荣获文化部和中国剧协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
海外交流
剧院曾为苏联、朝鲜、蒙古、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越南、阿尔巴尼亚、印度、印尼、缅甸、尼泊尔、阿富汗等国家的元首及政府领导人进行招待演出。并是建国后第一个出国表演的专业戏曲团体,先后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苏联、越南、朝鲜、新加坡、泰国、日本、法国、美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演出,赢得盛誉,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此外,还多次赴香港和澳门、台湾地区演出,受到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的热烈欢迎。
所获奖项
多年来,这一艺术群体,驰骋于海内外舞台,摘取了中国金唱片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上海戏剧表演艺术白玉兰主配角奖、上海市优秀青年演“十佳d”等桂冠。近段时间来创作演出的《舞台姐妹》获’98上海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奖和表演奖;《梅龙镇》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为上海大剧院度身定制的新版《红楼梦》,被称为“展示上海文化风采的标志之作”,荣获上海市国庆50周年献礼剧目“优秀剧目奖”。
2001年,剧院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委托管理。创作排演了《早春二月》、《木棉红》、《救风尘》、《被隔离的春天》、《珍珠塔》、《家》等多台大戏,两次举办了“我喜爱的上海越剧新秀”评比演出活动。现代越剧《被隔离的春天》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
主要演员
剧院现有主要演员:刘觉(代表作品《鲁迅在广州》,《三月春潮》),华怡青(代表作品《红楼梦》,《梅龙镇》,《风雪渔樵》,《魂断铜雀台》)、王志萍(代表作品《红楼梦》,《追鱼》,《蝴蝶梦》、《孟丽君》)、单仰萍(代表作品《红楼梦》,《孟丽君》,《舞台姐妹》,《虞美人》),钱惠丽(代表作品《红楼梦》,《舞台姐妹》),方亚芬(代表作品《莲花女传奇》,《紫玉钗》,《玉卿嫂》,《西厢记》),陈颖(代表作品《李娃传》,《断指记》),章瑞虹(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风雪渔樵》《梅龙镇》)、黄慧(代表作品《碧玉簪》、《救风尘》)
大事记
进京演出
晋京参加国庆2周年演出(1951年)
1951年9月23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上海越剧院前身)一行80余人,由华东文化部戏改处副处长伊兵和华东戏曲研究院秘书长苏堃领队,晋京参加国庆2周年演出。这是建团后首次进京,历时50天。带去的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父子争先》、《宝莲灯》,招待全国各地来京观礼的代表和部分外国贵兵。《梁山伯与祝英台》由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等主演;《父子争先》由吴小楼、李月芳等主演。毛泽东主席于10月7日、周恩来总理于10月14日先后在怀仁堂观看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演出。15日,毛主席又在怀仁堂观看了《宝莲灯》的演出。《父子争先》一剧,是为了配合全国抗美援朝运动而编演的,受到了首都各界的欢迎和好评。10月20日起,3个剧目在首都公演。在此期间,范瑞娟应邀列席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三次会议。
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52年)
1952年10月6日,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首都北京举行。我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参加了华东区演出代表团赴京参演,参演剧目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展演剧目有《白蛇传》、《卖青炭》、《桑园访妻》。会演期间,毛泽东主席陪同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泽登巴尔,在怀仁堂观看了由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主演的《白蛇传》。周恩来总理在家中接见了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等人。
进京招待金日成,演出《西厢记》(1953年)为了庆祝中朝协定的签订招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10月亲自给剧团下达了排演《西厢记》的任务,并指名袁雪芬饰崔莺莺,范瑞娟饰张珙,傅全香饰红娘。本剧在10月下旬赶排后赴京。11月23日晚在怀仁堂招待演出,周总理陪同金日成一起观看。12月1日,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联合召开了该剧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田汉、阳翰笙、光未然、张庚等人。
参加国庆5周年进京演出(1954年)
1954年9月29日,由一团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主演的《西厢记》再度进京,在怀仁堂招待应邀前来参加国庆5周年典礼的罗马尼亚、蒙古、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保加利亚、越南、阿尔巴尼亚等8国政府代表团及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陈毅、李富春、秘书长习仲勋,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副部长周扬,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等出席作陪。10月22日晚,该剧又招待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其女儿英迪拉·甘地夫人,周恩来总理陪同观看。
总政小礼堂慰问解放军(1955年)
1955年1月20日,二团携带由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春香传》抵京,在总政小礼堂为解放军作慰问演出。该剧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务省安孝相翻译,华东戏曲研究院编审改编,庄志执笔。2月间,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在北京天桥剧场观看了该剧的演出,并到后台会见了演职员。
庆祝建国十周年演出(1959年)
1959年9月,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剧院携带《红楼梦》、《追鱼》、《则天皇帝》等剧目,进京参加国庆演出。三剧均由徐玉兰、王文娟主演。9月21日,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观看了《红楼梦》,其后周总理又观看了《评雪辨踪》。并到后台接见了演职员。9月23日,周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剧院负责人胡野檎和主要演职员徐玉兰、王文娟、顾振遐、刘觉等20人,与大家作了长时间交谈,对越剧的发展、音乐唱腔和男女合演等问题,谈了看法。
参加部分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1974年)
1974年8月,国务院文化组举办了部分省、市、自治区(广西、湖南、辽宁、上海)文艺调演。当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剧院以"上海越剧团"名义刚刚恢复演出活动,在党支部书记郑元勇(工宣队)带领下,携带了越剧学习"革命样板戏"《龙江颂》折子戏"闸上风云"和观代戏《银针颂》参加赴京演出上海代表团,于8月3日进京,该上海表代团由越剧、沪剧、淮剧三个剧种组成,带去剧目有"革命样板戏"《沙家浜·智斗》、《红灯记·刑场斗争》、《龙江颂·闸上风云》、《海港·壮志凌云》等,大小剧目共有17台,代表团共154人,剧院参演的主要演员有金采风、史济华、刘觉等。
调演期间,根据当时市委负责人的指示精神,成立了临时党委,领导各党支部狠抓了大学习、大批判,自始自终贯彻了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和批林批孔的精神。8月20日晚上,中央同志观看了汇报演出。那天演出时,天棚上电线冒火,电工周银根奋不顾身冲上去灭火并接上了电源,虽然他的手上被烫起了水泡,但终于排除了故障,保证了演出的正常进行。
参加全国第四轮戏曲调演(1979年)
为庆祝国庆30周年,剧院创作演出了反映周恩来同志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革命现代戏《三月春潮》。1979年2月28日,剧院携该剧赴京参加了第四轮全国戏曲调演。这是文化大革命后的首次进京演出。剧中人物周恩来、铃娣、蒋介石、分别由刘觉、金采风、许惠泉扮演。该剧为戏曲打破了禁区,首次在戏曲舞台上塑造周恩来形象并用越剧曲调演唱。演出得到了首都专家和领导的肯定和好评,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演出二等奖。
三团赴京巡回演出(1986年)
1986年11月初,剧院两支年轻队伍汇集首都舞台:一支是以赵志刚为主的三团男女合演团,履行北京演出公司的协议,由吕瑞英同志率领,经南京巡回演出至北京;另一支是参加法国巴黎秋季艺术节演出团,在完满结束演出任务后,由袁雪芬、刘觉同志率领,从巴黎回到北京,向首都观众汇报演出《红楼梦》。三团演出的剧目为《花中君子》、《第十二夜》、《何文秀》等,主要演员有吕瑞英、赵志刚、许杰、孙智君、沈再平等。他们先后在北京人民剧场、工人俱乐部和民族文化宫演出。
1986年11月4日,习仲勋等中央领导观看了演出,并在陈丕显同志的亲自安排下,演了二个专场:即11月8日在中南海演出折子戏《赖婚记》、《焚稿》、《断桥》、《引路》、《算命》,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等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剧终登台祝贺演出成功;1986年11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八次会议演出了《花中君子》。同时还为首都文艺界演出了折子戏专场(评梅花奖)。从1986年11月4日至20日,共演出17场,观众达2万人次。在京演出期间,中央和中央文化部、北京市的领导习仲勋、陈丕显、李鹏、叶飞、周谷城、彭冲、荣毅仁、李雪峰、杨献珍、罗青长、阮崇武、王蒙、高占祥、陈昊苏等观看了演出,还有越南黄文欢和赴京参加会议的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副市长叶公琦等。
正在病中的邓颖超同志十分关心剧院的工作。1986年11月5日,她在中南海寓所接见了袁雪芬、吕瑞英、赵志刚、刘觉、张国华、陈颖、华怡青、方亚芬等13人,作了亲切的谈话,勉励青年演员要"努力学习,尊重老师,青出于蓝胜于蓝"。
在中国剧协的协助下,于1986年11月3日召开了记者招待会。1986年11月17日举行了一次座谈会,对《花中君子》、《第十二夜》、《红楼梦》等戏进行讨论,听取首都戏剧界专家、新闻记者的意见。出席座谈会的有曹禺、袁鹰、刘厚生、郭汉城、李超、陈刚、李紫贵、苏红等。与会专家、学者盛赞演出成功,越剧后继有人。他们赞赏《第十二夜》中外结合自然,音乐流畅,"莎"剧又有越剧味道,对越剧开拓新题材具有积极意义。
新版《红楼梦》进京演出(1999年)
1999年12月1日,由何俊任团长、尤伯鑫任副团长的上海越剧院赴京演出团一行217人,携带了以徐玉兰、王文娟为艺术指导,苏石风为舞美指导,钱惠丽、单仰萍、郑国凤、王志萍主演的新版《红楼梦》抵京。3日至6日在北京保利剧场向首都领导和广大观众进行汇报演出,共4场,演出获得了成功。《红楼梦》曾在1959年、1962年、1986年三次进京演出。事隔13年之后,它又以新版本亮相于京城,受到了首都观众的高度赞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尉建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丁关根,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等党政领导观看了演出,并给予了很好的评价。文化部副部长李源潮说,"国庆50周年,到北京来的精品剧目很多,《红楼梦》是精品中的精品。"中宣部徐光春看了戏后说,"《红楼梦》是思想艺术具佳的精品。"期间,《人民日报》、《文化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广播中心等多家宣传媒体,作了相当热烈的报道和宣传。上海文汇新民报业集团驻京记者站负责人唐斯复,还特地在文化部主持了剧组领导、主创人员、主要演员和老艺术家与新闻界的见面会。首演后他还组织了北京戏剧专家的座谈会。会上,刘厚生、龚和德、黄宗江、周育德等一批专家,对该剧作了高度的评价,说"这部戏让戏曲界感到振作,这种演出方式体现出一种精神,一种气势,很了不起,很有价值";"这个戏风格对了……极其华丽,然而也很清丽"。中国戏剧家协会也专门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对该剧的编、导、音、美、演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为了确保进京演出的质量和成功,临行前剧院还专门成立了临时指挥部,由总经理何俊任总指挥、党总支书记尤伯鑫任常务副总指挥,下设行政后勤、装台运输和宣传3个小组,对剧组成员进京前后作了多次动员。剧组党支部还分别召开了党团员会议,要求大家以良好的形象--台上台下的形象,为上海争光,为剧院争光。剧组在胜利完成任务后,于7日返沪。